2020年12月8日 星期二

你的付出是不是對方想要的

你的付出是不是對方想要的 


  『我們不妨捫心自問下“你的付出是不是對方想要的?根據對方的需要去付出才不會形成一廂情願,讓對方壓力重重。好的關係感情模式一定是你來我往的流暢互動,是建立在彼此舒服、自願和基礎上的。』


  關係的和諧來自『施與受』的平衡,

  因為人間之愛的根基是基於『人性』,

  真的修到神佛境界“三輪體空”

  才能對付出與回報不罣礙。


  三輪體空就是施者、受者與施物三個要素,皆因緣所生、皆悉本空,你不著外相,則為「體空」。

  同時《金剛經》提醒:菩薩應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


  以上是我們修德的目標,在還沒到此境界前,

  人間所有的親情、愛情、友情都還是立基於『施與受』的平衡。


  那我們就針對世間法探索『付出&回報』之間的巧妙平衡。


  ✤ 付出分為兩種:

  一種是健康正面的付出,

  對於親密關係會產生積極的滋養作用;


  一種是過度消極的付出,容易讓付出者抱屈,

  讓被付出者苦悶,這是親密關係的“隱形殺手”。


  首先,付出者的付出,隱含著滿滿的不情願和不甘心。


  其次,付出者雖然在默默地付出,卻也抱著強烈得到回饋的期待,

  希望對方以同等的付出補償自己,否則就會感到失望和失落。


  一般來說 “過度付出”分為三種類型:


  ✤ 自我強迫式付出

  ✤ 取求報答式付出

  ✤ 一廂情願式付出


  不管哪一種付出,其實背後都潛藏著一方的迫切渴望和另一方的被動接受。


  因為大多數人的付出即使嘴上不承認,但內心仍然希望得到回報,而且還會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對方這樣一種信息:


  “你必須要回報我的愛,否則你就是個忘恩負義的人。”


  長此以往,感情的天平必然失衡,一旦施者與受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立關係,那兩個人誰都不會舒服,誰都會感到痛苦。


  為什麽付出卻沒能換回同等的愛?


  在兩性關系中,常常受傷害的都是那類任勞任怨、犧牲自我的女孩,不是遭遇對方劈腿,就是得不到對方的疼惜。


  這個原因就在於以下幾點:


  1 自我價值感低 ,對方也漸漸蔑視你的價值


  2 通常在感情中用不斷付出來換取愛的女生都比較自卑,

至少是缺乏安全感的。


  3 她們對自我價值的評定很低,覺得只有靠“對你好”才能凸顯自己的存在感,讓對方感受到你的不可替代性。


  可是在兩性關係中,最具有可替代價值的就是"對你好”。

  因為這種付出誰都能做到,甚至可以做得比你更好,更適合。


  於是人間版的劇情就出現了這種情況,你越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看低自己,就會越想透過付出獲得愛,但越投入越付出的結果就是讓另一半越覺得你不值錢而蔑視你。


  世間法如是說:凡事有度,過猶不及, 愛多了同樣會造成感情麻痹,慣壞人性中的『理所當然』習氣。


  這就是過猶不及,當任何事情超過了一定限度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。


  當你在一段關係中熱心熱烈地付出和投入,開始時或許對方還會感動和珍惜,但時間久了,他就會覺得理所應當。


  把你的好當成習慣使然,慢慢的也失去了任何情感觸動,同時也會造成對方的無感、麻木甚至厭煩。


  付出者的愛,引起了被付出者心理的麻痹和依賴,過錯方還在那個被愛卻不懂珍惜的那一方。


  但是,付出者也不是毫無過錯可言,付出者的潜意識在用付出感控制著另一半。


  德國家庭治療大師海靈格曾經說過:

  “我們付出的時候,就會覺得有權利;

  我們接受的時候,就會感到有義務”。


  當過度付出者不斷投入愛和犧牲的時候,他的內心是覺得舒服自在的,因為此刻他在累積道德資本,他成了一個“聖人“般的存在。


  而被接受者卻會隨時可能因為自己做的不好而產生內疚和壓力。


  “我要很多很多的愛,於是我付出很多很多的愛。”這是大多數過度付出女孩的心理暗示,她們的付出也是有條件的,是需要對方給予積極回饋的。


  這就成了一種無形的控制,只要他無力回報這份愛,就會被輿論和道德責難而承受壓力。


  面對壓力,任何人都會想要逃離,這也是為什麽你高度付出,卻讓對方避之不及的原因。


   悶心問自己,當你給予一個人太多的恩情和愛,倘若對方稍有怠慢,會不會被你道德譴責,甚至要時刻背負著成為“忘恩負義”的罪名。


  而那個過度付出的人,看似無私,從另一個角度看,卻很自私。


  首先他只是在滿足自己的私心,他滿足於“我付出了,對方已經接受,就必須感激我,要對我好和更愛我”的邏輯中。


  其次他只是用自以為“對你好”的方式去愛另一伴,卻沒有用對方需要的方式去愛他。


  當你的過度付出不是對方想要的,這就是一種偏執和自私,而且過度付出者還會用自己的付出作為道德綁架,以愛的名義捆綁對方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

  那如何在感情裡『恰當地』付出?


  首先,把對方和自己的需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考慮”。


  前面說過,過度付出的人通常自我價值感低,覺得自己身上除了不斷付出,幾乎沒什麽優勢可言,這其實就是一種錯誤的自我認知。


  要知道,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優點,你要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。


  努力學習並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優勢,不要用討好成為獲取關係之愛的唯一方式。


  除了對自我認知要改變,也要改變那種“我只有對他好,依順他,才能留住他”的錯誤思維。


  愛情像風,來了就欣然接受,走了就順其自然,你要清楚認識到自己的可貴,愛自己才能被人愛。


   許多女性是怕失去對方,所以才過度付出和討好,究其根本是缺乏安全感。


  但安全感只有自己給的才安全,依附別人的人才會患得患失。


  因此,只有自己學會獨立自主,不當伸手族,擁有自己的愛好、事業、興趣和朋友圈,才能慢慢放下對愛情關係的癡渴。


  正視自己和對方,不孤注一擲的去投入,不害怕失去的愛對方,才能讓這段愛情變得『自由和諧』。


  付出太多的人是在不斷往自己的感情天秤上增加砝碼,付出少的那邊則逐漸變輕,時間久了,這樣的不平衡狀態早晚會摧毀這段關係。


  為什麽占星學中高階天秤座就是關係和諧的鑰匙,天秤的平衡、平等才是一段健康親密關係的狀態。


  所以,我們不妨捫心自問下

  “你的付出是不是對方想要的?

  他能夠對你的付出給予什麽樣的回報?

  這份回報是不是出自他的自願?”


  當你得到了答案,再根據情況去付出,這樣就不會成了一廂情願和令對方壓力重重。


  好的感情模式一定是你來我往的流暢互動,是建立在彼此舒服、自願和基礎上的。


  愛情不是卑微到塵埃開出的花,而是我若盛開,蝴蝶自來。


  當你能把自己的親密關係調整為和諧、平衡、平等的狀態,才能去收獲一段健康的相處模式。

(取至Niseema)


  很多人並沒有活出生命,而是活在角色中,因而無法真正感受到喜悅,如果想要擁有豐富的生命,「點亮自己。」一個想領悟生命的人,會對他人如同對自己一樣,升起同理心,因為知道一切沒有分別,包括自己在內,就如每個音節都是樂曲的一部分。


  然而,愛豈不像宇宙,亦無窮無盡?


  生命的法則就是擴展與分享。


  不會因為缺少而遺憾,卻常因得到而歡喜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2022量子檢驗暨花精與波頻醫學應用論壇

  2022量子檢驗暨花精與波頻醫學應用論壇 主辦單位: 聯合國華人友好協會,世衛NGO養老產業協會 合辦單位: 世界養生委員會,海峽兩岸生物科技協會,中華經濟報 協辦單位: 世界聯合国家論壇報社,聯合國媒體合作中心 時間: 111年5月22日全天(AM08:30報到) 地址: ...